国内“热钱”流出的潜在风险

2013-06-20 16:06:59 作者: 所属分类:中国经济, 成果汇集 阅读:444 评论:国内“热钱”流出的潜在风险已关闭评论

标签:

                    来源:人民论坛2013.05上 作者:黎友焕
                  

多年以来,社会各界讨论的热钱一般指的是境外热钱,但实际上国内也有类似的投机资金也可称为热钱。
国内资金外移规模激增
在国际金融危机影响下,西方发达国家经济发展出现巨大的困境,市场萧条不景气,为我国企业提供了各种市场抄底的难得机会。近年来,越来越多财力雄厚的企业家走出国门进行各类投资,甚至投机炒作。在外汇管制环境下大多采取了规避法律的方法跨境转移资金。我们课题组对近百个地下钱庄运行情况统计表明:自2011年第四季度以来,国内资金外移规模激增,仅2012年总量就是过去5年总规模的1.8倍。以2012年情况为例,这些外流资金结构包括:投资资金,约占8.7%;投机资金,约占35.2%;腐败资金,约占37.6%;其它各类资金,约占18.5%。我们课题组判断,随着国内反腐败力度的加强,资金外流规模将居高不下。这就形成了在境外资金流进套利的同时,国内各类复杂资金外流的双向互动新局面,而且这种情况可能将长期存在。
资本外流不仅是为了逃避外汇管制,也有可能是为规避国内政策和经济风险、逃避税收征管,或是为了洗钱和转移资产,主要来自各级官员、幸运的上市(特别是境外上市)国企高管以及新富起来的民营企业家等。在我国,转移非法所得、实现化公为私、转移个人财产是资本外流的三个主要原因。资本外流对国际收支、国内税基以及政策的制定实施都会产生负面影响,而除了对我国经济形成危害之外,会严重动摇国人的信心,是严重的社会问题。但在近期我国资本外流的结构中,还包括了各种性质企业没有从正规渠道的对外投资资金和一些企业外迁导致的资金外流。
从短期看,资本外流并非坏事。多年来面对大规模外汇净流入,央行不得不通过投放基础货币来对冲,由此释放大量流动性。如今这一压力明显减轻,央行操作的空间更充裕,独立性也会提高。面对外汇占款减少后的流动性变化,央行可以通过央票和调整存款准备金率进行调节。但长期资金外流的风险不容忽视。而随着欧债危机持续地发酵,我国外需市场将进一步萎缩。与此同时,随着我国人口红利逐步消失,劳动力等要素资源使用成本的不断上升,制造业的国际竞争优势将逐渐下降,贸易顺差收敛趋势有可能仍将继续下去。国内制造成本上升,一部分内资企业也考虑将产能外迁,均会构成对实体经济的冲击。
当前并没有大规模热钱流入的确凿证据
根据央行2013年3月5日发布的统计数据:截至1月末,我国外汇占款达26万多亿元人民币,仅1月新增外汇占款高达6千亿元人民币,比去年全年外汇占款增量多出近四成,创下外汇占款增长史上的单月增幅新高。于是,国内外不少机构和媒体纷纷认为,境外热钱已经大量涌进中国大陆,似乎形势相当严峻。笔者认为,今年1月份外汇占款激增是市场的一种特殊现象,绝不是热钱的大规模流进。主要理由有如下几个方面:
首先是,热钱的不可统计特性。所谓境外热钱,是指来自港澳台和国外的投机资金,主要采取短期投机的方式快速进出我国大陆以追逐高额利润。由于我国目前还是实施外汇管制政策,不少热钱为规避制度约束只能通过地下钱庄等非法渠道跨境流动,没有被列入在统计范畴之中。更为重要的是,热钱概念模糊且难以辨别界定、流动隐秘且难以监测,根本就不可能计算热钱的实际规模,最多也只能进行测算。在我们的实际调研中发现,往往一些被统计为热钱的实际不是热钱,一些被认为是正常资金的却往往是热钱,因此对于“热钱”具体规模的统计应该慎重。
其次是,1月份新增外汇占款量较大既有客观原因,也有主观原因。客观原因是过往大部分年份1月份的新增外汇占款数据都比其它月份较高,主要缘于新年之交是私人部门结售汇意愿较强的时点。主观原因是2012年第四季度结汇业务受汇率等因素的影响,结汇意愿被推迟至1月释放出来。因此1月民间结汇意愿的增加导致了特有的外汇占款激增情况。
笔者根据我们课题组就地下钱庄资金流动情况统计分析,也认为今年年初的确有境外资金加速流进我国大陆的迹象,而且以短期资金为主,但并没有大规模热钱流入的确凿证据。但是,近期我国也确实面临境外资金流入的压力。一方面,人民币汇率指数连续数月攀升,人民币升值预期的增强使得跨境资金流入国内的动力增强。另一方面,受当前经济形势影响,目前全球跨境投资整体呈下降趋势,我国去年也已经出现外商直接投资放缓,甚至撤资到其它发展中国家的苗头,但今年2月我国吸引外商直接投资达82.14亿美元,同比增长6.32%,是连续8个月负增长后首次恢复正增长。以上几方面的情况都表明,近期我国面临境外资金加速流入的可能性。

(作者为广东省社会科学综合研究开发中心主任、研究员,博士研究生导师,北京交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教授)



» 郑重声明:本文由管理员发布,除特别说明外均为原创,所有内容仅代表个人观点。版权归广东省社会责任研究会管理员共有,欢迎转载, 但未经作者同意必须保留此段声明,并给出文章连接,否则保留追究法律责任的权利! 如果本文侵犯了您的权益,请留言。
【上一篇】
【下一篇】

页面载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