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社会责任研究会  2017-2019年发展规划

2016-12-25 09:12:07 作者: 所属分类:活动纪要 阅读:1630 评论:广东省社会责任研究会  2017-2019年发展规划已关闭评论

标签:

广东省社会责任研究会

2017-2019年发展规划

(2016年12月19日经广东省社会责任研究会第三届第二次会员代表大会表决通过)

“十三五”时期,是国家推行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全面实现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制定《广东省社会责任研究会三年发展规划》,对于多方位多形式开展社会责任学术研究,推动各界履行社会责任,建设和谐社会,意义重大。本规划依据《“十三五”国家科技创新规划》、《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纲要》、《广东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等文件编制。社会责任是业界的灵魂,是社会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软实力的重要组成部分,更深层次更大范围开展社会责任学术研究,以丰硕的成果助力社会责任运动,是本会未来三年的中心任务。

一、历史回顾

研究会自本世纪初创立以来一直以智力成果服务于社会,逐步完善内部管理机制,与广州市内各高校横向联合,具备了较强的社会责任科学研究能力。在社会责任研究与推广方面,率广东之先河,连续举办了十一届“广东省社会责任高峰学术研讨会”;编制企业社会责任年度报告23本。创办并连续出版《企业社会责任》杂志29期。主持翻译并出版国际标准化组织《ISO26000》,会员个人发表社会责任专业领域论文300余篇,出版专著60余部。组织机构逐步完善,个人会员达到225人,单位会员达到116个,科研能力逐步提升,为省属国有企业服务的社会责任工作已经打开局面,在专业圈内具有较高知名度。在发展的途程中,研究会存在亟待解决的突出问题。包括科研经费来源少,总量不足;人才激励机制不完善,科研动力不足;成果市场化滞后,竞争力不足;民营企业普遍未在广泛的领域履行社会责任。为全面提升本会的学术研究能力、应用适应能力和社会影响力,推进业界社会责任工作,制定本规划。

二、指导思想

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贯彻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一系列重要指示精神,围绕提升社会责任学术层次和咨询服务,搭建科研平台,加强资源统筹整合,深化与院校合作领域;改进激励机制,推进激发各项工作的活力,全面提升研究会综合实力。努力将本会建设成为适应能力强、特色鲜明的社科类智力组织,更好地服务于社会各界尤其是国有企业决策与战略选择需要,为提高广东社会责任履约率,加速地方经济社会和国有企业的发展提供智力服务。

三、发展定位

根据本会章程宗旨,综合考虑自身的发展基础和历史积淀,本研究会未来三年定位为:社会责任学术研究的组织者;国外社会责任优秀成果的推介者;业界社会责任运动智力服务的提供者。

四、发展目标

抓住党和政府布局社会责任发展战略机遇,加快内生新型学术研究组织建设,构建利于科研充满活力的机制,搭建智力发展需求的平台,充实保障体系,建设综合研究与开发并重的社科队伍,围绕社会责任的重大现实问题开展前瞻性咨询研究,提升社会责任科学研究成果应用能力,成为全面实现小康社会的加速力量,为国有企业和社会提供专业服务。

五、主要任务

以学术研究为基本导向,坚持服务业界决策为基本方向。树立宽正面大纵深的战略视野,重视横向合作,拓展服务领域。强化学术积累,创新思维方式,提升服务领域的专业理论和知识水平;开拓有资源积淀的社会渠道,以服务质量和专业效果引领业界。

(一)服务决策

围绕重大挑战,进行社会责任发展战略发展模式发展路径决策咨询研究,每年至少为一个大型企业或者地方政府编制社会责任规划,为决策者建言献策,提出具有前瞻性又能实现的社会责任战略任务,推进社会责任工作的方式具备新特点,履行社会责任的内涵具有重大突破,促进企业按照国际标准化组织最新的社会责任体系和中国社会科学院3.0版本的指标体系全方位地推进社会责任建设。力争每年都有超越自己的工作特色,不断进步。

(二)学术研究

确立社会责任为重点发展的优长学科,着力扶持引进和培养人才带来的对社会组织有重大支撑作用的学科建设。巩固与众多高校合作建立的广东省社会责任研究会已经具备的研究基础,跟踪学科理论前沿并积累国际标准化组织推崇的实践经验和案例,扩大研究方向和领域,夯实服务决策、服务企业、服务社会的学术理论功底;鼓励研究人员根据个人学术专长展开专业理论研究,为梯度推进提供必要的支持条件;搭建横向学术交流平台,营造宽松的研究环境,建设具有较强科研实力的团队,开辟常规性信息收集与反馈通道,定点定向建立深化机制,不断提升学术水平。创新调研方式,力求学术研究系统化,贴近实际,通过深化学科学术研究拓展社会影响力。
培育社会责任权威研究品牌和培养领军人物,潜心打造“广东省社会责任学术高峰论坛”,不断扩大其品牌效应和影响力,加强与媒体合作,扩大研究成果的受众量与影响力,推动更多民营企业跟随国有企业践行社会责任的步伐。依托众多高校师生,组成以高校教授为骨干,博士、硕士研究生为基本理论研究队伍的研究团队,每年举办两次高峰学术论坛会。未来五年,每年吸收一批硕士、博士研究生,充实科研力量,扩宽研究方向,理论触角将从行为研究深入到心理研究,范围从国有企业覆盖到民营企业、从集团公司到中小企业。助推广东企业践行社会责任,尤其要推动民营企业破启发布年度社会责任报告之旅!初步完成社会责任研究数据库建设,译介国际标准组织发布的ISO26000案例。在省级及以上媒体发表社会责任理论性文章9篇,开展横向合作重大研究课题3项,出版专著3本。

(三)服务企业

将本会网站打造成社会责任科研成果传布平台,沟通服务市场,办好网络平台,不断提高网站质量,建成具有较大影响力的传输最新社会责任运动趋势与动向的权威发布平台,及时披露本会的各项活动,传播国内外社会责任最新动态,转载理论研究和社会组织履行社会责任的最新成果。每年至少为2个大型集团公司社会责任报告编制工作,框架设计符合国际标准化组织ISO26000指标体系和中科院社会责任研究所3.0版本,做好立体调研和分层调研,全方位详实反映编报单位开展社会责任活动融入组织实践的风貌,充分体现立足行业的特色。充实编辑部力量,建立编外记者圈,把《企业社会责任》杂志办成企业履行社会责任的导向标。关注民营企业热心公益活动服务社会的初衷和萌动,帮助民间企业理解和认识社会责任在塑造企业社会形象、扶助生产经营活动良性发展的作用,引导民营企业家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有效推动民营企业参与社会责任运动。

(四)专业评估

本会聚集了众多高校从事社会责任的专家学者,为了发挥他们的学术专长,将与广东省社会科学院社会责任评估与研究中心联合开展企业社会责任评估工作。2017年上半年,研究会组织力量,成立专家课题组,构建企业评价指标体系,整合社会责任管理原则与社会责任内容,体现社会责任行为满足要求和实现指标能力的水平梯度,反映企业在社会责任绩效等级中的位置和社会责任管理能力以及未来成长的空间。近三年可承接的企业社会责任评估类型:1.区域性评估,由地方政府组织区域内企业参加的评估;2.行业性评估,由行业协会组织的性质相同的企业参加的评估。受托评估必须忠实履行全面性原则、客观公正性原则、过程与绩效结合原则,尊重企业选择社会责任主题和优先履行行为的努力。

(五)打造品牌

抓住企业社会责任年度报告塑造企业社会形象这个重要载体,以长期跟踪国际标准化组织运行轨迹和研究并推动广东企业履行社会责任的优势,广泛参与为企业编制年度社会责任报告。在指标体系、版面设计、构图造型、页面结构、内容涵盖、文字简洁、绿色印刷方面做到质量上乘,争取被业界普遍肯定,迈上创品牌的道路。
做事讲究“实”,科研体现“深”,服务凸显“精”,合作要求“诚”。

六、基础工作

(一)团队建设

研究会通过核心价值观凝聚人心,以集体认同感和高度的责任感,形成意愿同向、协力同心、激越同事、荣辱同体的团队文化,打造互帮互助和谐发展的科研氛围,架构项目科研体制,把项目结题建立在团队通力合作的稳固基础上。建设善于学习的团队。真正强大的团队是不断学习的团队,通过学习,提高研究人员的专业素养,每年按季度组织为期三天的专业学习,开阔研究人员的视野,强化课题组功能建设。研究员配备科研秘书,按方案设计、调研、信息数据分析、资料整理、撰写环节配强人员,既按环节设岗,又提倡一人多岗,实现优势互补,协同合作,提升团队的集约效能,建成专业化的优质课题组。建设善于借脑的团队。充分发挥专家的作用,凡是成果提交前,都要借智慧之脑,必经专家论证程序,倾听他们的真知灼见,提升课题成果档次,做到治会严谨。借鉴同类别研究机构卓有成效的研究方法,特别是具有创意的新方法,缩短研究成果周期。每年至少两次举行研究方法论研讨会,重点在于吸收新型研究方法,增加成果的创造性。建设善于总结的团队。每项课题结束后,课题组要写出项目后评价,总结得失,找出缺陷,传承优长。每年工作总结要把核心成就描绘出来,指出来年成长的方向与空间。依据学术研究平台,开展协同研究创新工程,密切与高校科研机构和企业之间的联系,构建区域社会责任学术研究交流网络和交流论坛;设立特聘研究员制度,积极引进同行专家学者、退休专业人员、创新型企业负责人参加研究工作,充实研究资源。以学术交流为渠道,吸纳众长,强实团体。

(二)激励机制

挖掘有发展潜力的研究人才,帮助他们在学科领域提升地位,培养学科领军人物。加大青年人才的培养力度,开拓渠道,建立正常的进修机制,形成人才梯队。增强对高端人才引进的激励,造就一支综合性的科研团队。探索科研项目预算管理制度,建立运行有序、监管有效、激励有力的财务制度,激发项目主体人员的科研活力,提高科辅人员干事的工作效率,重奖贡献突出的人员。
法治是科研秩序的社会环境必要元素,研究会的全部活动置于法治的轨道。科研对社会的推进作用已经形成共识,党和政府制订了许多扶持科研的政策,创新驱动发展已经成为社会进步不竭的源泉,积极理解政策指明的科研方向,用活政策资源。从科研项目经费的来源、支出、管理诸环节,依据相关政策,优化财务管理服务,实现经费预算、使用、决算全过程动态管理,使经费保障成为激励科研的活水源泉,让智力成果对等得到回报。以绩效为导向,以工作成果为标准,在政策允许范围内,提高科研科辅人员的合法收入,建立科研成果激励机制,让现在的和未来引进的人才不竭地贡献科研智力成果。

(三)学术立会

本会起步于企业社会责任研究,ISO26000的发布,将典型的企业社会责任(CSR)扩展到一切社会组织形式的社会责任(SR),各种组织形式的社会责任学术研究并起,理论著述与观点纷呈,履行途径多样化。作为社会责任专业研究会,既要埋头扎实做研究,又要扎根学术沃土,吸收新鲜学术养分。网络管理员要广泛收集国内外社会责任学术研究成果,按期整理,发送给研究会课题组各成员,使他们及时跟踪学术前沿,把握理论脉络。研究会每年至少组织一次到开展社会责任活动有典型意义的省份参观学习,同时,邀请社会责任学术界的同行到广东交流,领略他们在社会责任研究方面实现学术活动目标的途径与方式,适应社会责任的广谱化。通过学术活动的交流,开阔研究团队的理论视野和推动业界开展社会责任的活动,加快学术活动演化为实际运动的进程与速度。每年出版社会责任专著或者发表区域社会责任蓝皮书,积淀学术智慧,扩大本会影响力。

(四)广泛调研

养成调查研究的工作习惯,深入解剖研究对象,做到笔下真知灼见出于对服务对象结构与全貌的深透知晓和对服务对象发展趋势的精到把握。服务对象既特指,又泛指,既解剖个体,又广泛研究类别,跟踪社会责任实践案例、经验与教训,整体平稳运行轨迹,发现分析问题,收集和积累相关资料与数据,按行业类别建立个体研究档案,建设专业学科数据库,厚实服务对象的研究基础,进而构建学术资质,提升学术成果应用影响力。

七、保障措施

本会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理论联系实际。本会为区域性社会责任学术团体,按照专业学术团体的性质和特点建设好领导团队。领导团队成员应当以身作则,严以律己。倡导领导团队成员密切联系会员,牢固树立大局意识、责任意识和团队意识,同心协力,相互支持,维护好本会的团结和声誉。自觉接受广东省社会科学联合会和社团登记管理机关的业务指导和监督管理,自觉接受社会监督。最大限度争取会员和理事所在单位的支持。稳妥处理与其他学术团体的关系,共创繁荣多赢局面。制度治会。以章程为导向,加强制度建设,完善研究会各项规章制度,保障研究会健康、有序、规范发展。民主建会。坚持合法、自愿和自律原则,将本会的一切活动建立在法制、民主的轨道上运行,和谐发展。学术强会。构建本会特色学术文化,提升软实力。以学术回报社会,以学术使命服务于区域经济战略,保障社会责任运动繁荣发展。倡导和鼓励学术自由、勇于创新的精神,多渠道、多层次、多形式地创建有利于社会责任学科发展和建设的研究平台。



» 郑重声明:本文由管理员发布,除特别说明外均为原创,所有内容仅代表个人观点。版权归广东省社会责任研究会管理员共有,欢迎转载, 但未经作者同意必须保留此段声明,并给出文章连接,否则保留追究法律责任的权利! 如果本文侵犯了您的权益,请留言。
【上一篇】
【下一篇】

页面载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