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中国成为资本净输出国”的看法

2015-01-20 11:01:01 作者: 所属分类:时事热点 阅读:429 评论:对“中国成为资本净输出国”的看法已关闭评论

标签:

     黎友焕:经济学博士,广东省社会科学综合研究开发中心主任、教授、博士生导师

        就有关“中国成为资本净输出国”话题接受《中国贸易报》记者的采访 

       记者:商务部称2014年中国对外投资破千亿美元,对外投资快于吸收外资,中国已成资本净输出国。您认为中国成为资本净输出国的意义何在?在这一积极评价背后,您认为需要哪些冷思考?

       黎友焕:经过改革开放30多年的快速发展,中国的经济实力已经大大提升。但与此同时的是中国过去的发展路径和发展方式却受到了成本和市场等新情况的挑战,由过去主要吸引外资来发展经济转变为输出资本来拉动经济发展已经是更好的选择。尤其在很多企业已经无法继续按照过去的传统模式经营,发展出现问题的背景下,国外发达地区的市场却出现了千载难逢的抄底机会,不少企业就毅然走出去。国成为资本净输出国的意义就在于中国经济实力的转变和中国发展模式的转变,应该说资本输出已经成为中国未来长期的发展趋势。当然,根据笔者带领的“以海外并购推动广东‘稳外贸、稳增长’的对策研究”的课题组的跟踪研究,过去10年中,中国超过一半的海外投资都是亏本的,但最近3年的海外投资和海外并购的效益明显上升。这就需要我们在大家都关注资本输出甚至都热议资本输出的同时对资本输出进行冷思考了,尤其是输出的方向、市场、路径、方法、管理等全方位进行深入的审视!

 

       记者:您如何评价外商对中国的投资额增速明显放缓?该如何应对这一趋势?

       黎友焕:由于中国生产和管理成本上升,中国的经济发展要素出现了较大的变化,中国的成本优势已经弱化。加上近期人民币贬值,美元又处于上升通道,外资进入我国的步伐明显放慢,甚至已经投入的自己也逐步撤出,根据我们最近的跟踪研究,我们认为外资减少已经是近期的必然现象,而且还有持续下去一段很长时间。

 

       记者:在中国产品出口海外面临重重阻碍和壁垒的情况下,中国企业海外投资建厂能够获得哪些资源或优势?(促使中国资本大规模投资海外的动因有哪些?)

       黎友焕:一是中国企业经过多年发展已经具备实力,但在国内发展空间受到制约,有走出去的冲动和基础;二是海外建厂往往能获得当地的便宜劳动力、土地等要素资源;三是能获得当地的市场,甚至避开国家贸易壁垒和贸易条件的限制;四是减少运输成本;五是获得当地政府和客户的认同感。

 

       记者:近年来,民营企业对外直接投资占比不断增加,日益成为中国企业海外并购的生力军。但是,随着中国政府逐渐放开对企业境外投资的审批,企业需要更多地自行承担自主决策、自担风险的责任,中国企业“走出去”所面临的投资失败风险开始逐渐突出。有消息显示,中国企业特别是民营企业“走出去”,70%以上不盈利。您如何看待这一问题?

       黎友焕:根据我们课题组的跟踪研究,确实有很多企业走出去没有盈利,但我们的研究案例也表明,最近几年盈利的情况和比例在上升。应该说,走出去是一条曲折的道路,不能都一帆风顺。尤其是不少民营企业家的素质有待提高,我们的人才队伍还不适用大量企业走出去的条件。在我们跟踪的亏损案例中,虽然亏损的原因很多,而且各不一样。但最多的是对投资项目了解不充分、对当地法律法规了解不透彻、管理层次低管理不当、金融知识缺失等情况相当突出。



» 郑重声明:本文由管理员发布,除特别说明外均为原创,所有内容仅代表个人观点。版权归广东省社会责任研究会管理员共有,欢迎转载, 但未经作者同意必须保留此段声明,并给出文章连接,否则保留追究法律责任的权利! 如果本文侵犯了您的权益,请留言。
【上一篇】
【下一篇】

页面载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