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泛珠合作”走向大战——专访广东省社会科学院院长梁桂全研究员

2004-12-17 10:12:04 作者: 所属分类:企业文化国际论坛 阅读:464 评论:“泛珠合作”走向大战——专访广东省社会科学院院长梁桂全研究员已关闭评论

标签:

  继泛珠三角社科界8月在广州联合举办泛珠三角省区社科院院长科研协作会议并达成《广州共识》后,12月2日,以呼吁和探讨将泛珠三角区域合作战略与各省(区)十一五规划相衔接乃至上升国家区域发展战略中予以落实为主题的“首届泛珠三角区域合作前沿论坛”在广州举行,泛珠“脑库”们再次携手,掀起新一轮的头脑风暴。

  泛珠战略如何落实?区域合作如何联动?12月3日,针对近期的泛珠三角区域合作话题,本报记者专访了较早对泛珠三角经济圈进行研究的著名发展战略专家广东省社会科学院院长梁桂全研究员。

口记者 肖南方
思考区域合作要有战略眼光
《亚太经济时报》:由广东省提出的“泛珠三角区域合作”已从战略构想向战略执行阶段过渡,针对这个互联互动、协调发展的区域合作战略,您曾提出“目前泛珠江区域合作走向大战略”的观点,请问该如何理解这个“大战略”观点?
梁桂全:所谓大战略包括两个方面:一是在战略思考时所关注的全球化大环境,二是在战略执行时所具备的全局观大视野。
首先,从中国来看,经过20多年的发展,中国的经济已经深深地渗透到全球化经济里面,对全球化经济依赖度很高,像广东的依赖度更是高达100%。从全球来看,经济已经全球化,国际经济也深深地融入到中国的国内,所以,今天在思考区域合作时必须具备这种全球化大环境的视野,具备整个国家的视野,这些都将影响今后我们的生存与发展。
其次,从区域内来看,这种大战略也把广东省放在了珠三角乃至全国的范围下去思考自己的发展定位,广东省在考虑如何促进自身发展、提升竞争力的同时,也要考虑如何与兄弟省份的合作,促进兄弟省份的发展,这需要大家具备全局观的视野。这就是我们目前所倡导的“共赢”、共同发展的理念,将过去相互压制、打击的恶性竞争发展成互补、合作、共赢的竞赛式发展。
此外,这个大战略还具有很强的历史前瞻能力,我们不是要看一年、两年的发展,而是需要看十年、五十年甚至一百年的发展。只有站在比较长的时间坐标上去思考区域合作的问题,才能够有较全局的把握,就像我们看产业调整一样,没有一个二十年、三十年的发展,我们是不可能看清这些走势的。在未来30至60年的时间内,是我们中华民族复兴的重要时期,所以,目前我们思考区域经济合作时就需要有这个长远的大战略眼光。
泛珠合作要符合三大条件
《亚太经济时报》:泛珠江区域合作是着眼于泛珠三角区域资源整合、实现跨越式发展的实际需要而提出的,那么,目前泛珠江区域合作要走向大战略的基本条件有哪些呢?
梁桂全:经过20多年的发展,各省区之间的经济要素差异性很大,发展市场经济的条件、发展阶段和市场结构不一样,区域间的产业平台也不一样,产业结构也具有较明显的梯度发展,这些差距就是区域合作的客观条件,也是合作的基础。
除了客观条件外,还有几个基础条件。第一个就是必须让市场力量充分发挥,不要压抑市场力量。第二个就是,让政府充分发挥主导作用。发挥市场力量不是说不要政府了,发挥政府的主导作用是让市场“看不见的手”与政府“看得见的手”两只手握起来,联手来推动区域间合作。
第三个就是政府要积极地推动“四个通”。一是交通,交通道路是经济流、物流、人流、商业流在区域间快速流动的硬载体,要建设一个纵横交错的现代化轨道交通网,使得区域间的市场力量发挥能够畅通无阻。二是信息通,在区域大范围内共享商业信息、区域合作信息、市场交易信息等,并快速流动。三是资金通,资金流带动的是劳动资源的配置,也是商业运作的基本要素。四是人才、知识、技术的流通。
这“四个通”中最紧迫的就是交通,这也是区域间有效联动的最先突破口,其次是资金通,这是个关键但又难以突破的点,它需要政府、专家学者、金融单位、商界的四方联手思考,其中资金流之间的通畅、规范、有效流通将会是我们泛珠区域合作制度创新的要害点。
打破观点壁垒很重要
《亚太经济时报》:从整个泛珠江三角区来看,正是由于各省市之间的差距,如行政区域界限、行政体制分割,使得区域经济很难达到有效的整合,以致有人提出,影响泛珠江区域合作最大的障碍就是行政区域的蕃篱难以破除。对此,你怎么看?你认为目前泛珠江区域合作走向大战略的制约因素有哪些呢?
梁桂全:由于泛珠江区域经济合作刚刚起步,原有的体制、机制和文化、观念等将会束缚各地的经济行为,成为区域经济整合的最大障碍,这是必然的,也是我们必须要经过的改革过程。从微观层面上来说,制约因素首要的还是观念思想问题,而最主要又是政府领导者们的观念思想。他们要从过去那种自我封闭、独守自己那块小地方的狭隘观念中转变出来,建立一个全球大区域的战略视野。同时,在合作方式方面要解放思想,从旧有制度中解放出来去推动制度创新。
在泛珠江经济圈,由于实际存在的行政区经济以及地区考核制度的客观限制,各地企业在市场化运作过程中,势必会碰到地区间壁垒、体制障碍和规章制度的相互不一致、不协调及地区利益的分歧,从而导致增加企业和政府在经济活动中的交易成本。因此,在经济圈建立起一种制度安排以使区域内部避免由于各地平行的行政关系所带来的制度障碍,建立起一个更高层次的组织来协调各省区的经济行为中的利益冲突,建立起一个完善的区域经济合作协调机制,这是一个非常现实的问题,但这些问题在很大程度上就是一个观念的问题。
要用客观视野看发展
《亚太经济时报》:能否谈谈泛珠江区域合作走向大战略的未来前景?
梁桂全:泛珠江区域合作将会继续推进,这不是依赖于谁的观念,这是客观经济规律。在全球区域经济一体化进程加快的形势下,泛珠江区域经济合作的未来目标也应是经济一体化,也就是指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相邻的城市或地区、充分发挥经济产业结构互补性的特点,促进生产要素自由流动,加速产业的整合和重组,实行地区经济联合与协作,从而以整体优势参与对外竞争。
不过,我们必须注意的是,这里面还伴随着危机,那就是参与泛珠江区域合作的各个省、市、地区乃至企业可能会对区域合作的效果产生较高的期望,但实际上,区域合作格局的形成和成果的发挥将会是渐进式的,它有个过程。而在远景和现实产生差距时,人们就不免会产生悲观论调,并可能导致区域合作的崩溃,因此,它需要我们有一个客观的视野去看待这个问题。

我们社科院作为理论工作者,有必要去探索区域合作的规律、趋势,去引导人们的观念,同时帮助政府、企业、市场作出有助于推动区域合作与发展决策,从而实现理念上的拓展、智力上的支持,这也是我们责任。

(文章来源:《亚太经济时报》2004年12月10日-17日A4版)



» 郑重声明:本文由管理员发布,除特别说明外均为原创,所有内容仅代表个人观点。版权归广东省社会责任研究会管理员共有,欢迎转载, 但未经作者同意必须保留此段声明,并给出文章连接,否则保留追究法律责任的权利! 如果本文侵犯了您的权益,请留言。
【上一篇】
【下一篇】

页面载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