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资新动态背后的产业变动格局

2007-04-03 14:04:12 作者: 所属分类:中国经济 阅读:538 评论:台资新动态背后的产业变动格局已关闭评论

标签:

广东省社会科学院产业经济研究所副所长、研究员黎友焕博士

  据国家商务部统计,2006年1月至11月,大陆共批准台资项目3319项,合同台资97.3亿美元,实际利用台资19.3亿美元。截至2006年11月,累计共批准台商投资项目71414项,合同台资金额994.2亿美元,实际利用台资437.2亿美元。

  台资新动态

  根据我们课题组对台资的跟踪,笔者认为:今后几年,台商对大陆投资仍然呈现持续增长态势,并且出现一些新的特征:投资额保持快速增长。据台湾方面统计,台商对大陆投资金额占台GDP的比例由2003年的1.53%上升到2006年上半年的2.11%。2006年上半年,批准的投资额达35.5亿美元,较上年同期增长35.2%,平均单项投资规模达到685万美元,创历史新高。同期,单项投资在20万美元以下的台商投资项目则达401件,投资金额达3359万美元。另外,台资企业将投资收益转增资的情况也相当普遍,而且额数越来越大;台商对大陆投资企业的营收净额、资本额或员工人数,均有大幅的增长。中时报系组织的“大陆台商一千大”排名调查显示,营收成长的有743家,营收衰退的有238家,其中,成长超过一倍的台商,高达103家之多,营收成长率超过50%以上的更多达228家。资料显示许多台商在大陆的经营规模呈现爆发性成长。1000大台商中赚钱的有815家之多,亏钱的有178家,显示超过八成的大型台商出现盈利。跟台资投资其他地区的受益情况比较,投资大陆的回报率是最高的;以第三地方投资的方式所占的比例不断加大。由于陈水扁政府不断紧缩大陆政策,企图以煽动族群对立来拉回“深绿”民众的支持,出台了一系列限制台商在大陆的经济政策。为应对这一举措,许多台商纷纷在香港或海外上市,或通过私募基金等方式迂回投资大陆。这种投资方越来越多。由于这部分的外资来源地的统计不是台湾,因此实际上台商投资大陆的数额还不止以上的统计数额;投资区域从东南沿海快速向中西部和北部发展。近期,成都、山西、青海等内陆地区都出现台资投资加快的新情况,尤其是以天津为中心区的渤海湾经济区和山东半岛以及能源丰富的西部地区尤为明显。随着东南沿海地区产业转移加快和生产成本提高等多种原因,台资出现向中西部和北部内迁的明显趋势;“抱团投资”习惯不变,始终成为台资企业投资大陆的最重要特征。与其他地区资金投资习惯不同的“相约组团投资”,尤其是同领域互补性生产的投资习惯不仅没有变化,而且出现不少台商全家移居大陆,在某些地区还出现“台湾村”、“台湾教育学校”等“台商聚居”新现象,使这种“抱团投资”习惯更加稳定;投资行业主要从电子轻工业向能源行业和金融保险业快速发展。随着电子轻工业微利时代的来临和大陆能源日趋紧张以及金融保险业保护期届满,台商已经加大对投资回报率相对较大而且存在很大潜在发展机遇的能源业和金融保险业的投资步伐。

  台资新态势背后的我国产业变动新格局

  台资投资大陆出现的以上新动态是基于新时期两岸经济社会发展情况的必然反映,对未来我国利用外资和产业结构调整也会产生一定的影响。

  台资企业在大陆的爆炸性成长已经说明了大陆的经济政策环境符合台资企业的发展。越来越多的台资企业将投资收益转增资和以第三地方迂回投资的情况更加印证了这种发展趋势。也说明了陈水扁的愚人短视政策不得人心,台湾当局无法阻挡这种经济发展潮流。

  台资的这种新态势充分反映了我国产业结构调整与利用外资出现联动发展和相互影响的新局面。一方面,目前国际重化工业的全球性产业调整步伐在全球化趋势下不断加快,以能源业为特征的这一波国际重化工业的产业调整将很好的嵌入中国目前产业发展阶段的需要,珠三角和长三角等沿海发达地区已经进入以重型化为主导的新的增长周期。另一方面,我国加入WTO时承诺的金融保险业的开放政策,将大力吸引台企资金的投资,对完善我国服务业特别是生产性服务业将有很大的影响。这一波以现代服务业为标志的第三产业的迅猛发展,将推动珠三角和长三角等沿海发达地区今后的经济增长方式逐渐由投资驱动型向消费启动型转变。这些都将是我国产业升级调整千载难逢的国际机遇。我国未来利用台资的结构中,以能源为特征的重化工业和金融保险业的比例将迅速加大。由于东南沿海地区的生产成本的提高,进一步压缩了劳动密集型企业的盈利空间,很多企业虽然有比较大的营业额,但却得不到可观的利润。目前珠三角和长三角地区的外向型轻工业都普遍面临向相对落后地区内迁或技术升级的产业升级抉择。因此,未来我国东南沿海地区的轻工业利用外资的数额将明显下降,但内陆却将快速增加。

  与台资共舞路在何方?

  面对台资的新态势,怎么利用好台资,是我国利用外资和促进产业机构良性发展的重要工作。

  两岸的经济融合和互补发展是不可逆转的发展潮流,而大陆广阔的市场和潜在的投资回报机遇却是最积极的因素,我们应该把更多的台资引进来并在大陆做强做大,使未来台湾的经济社会发展根本就离不开大陆。这在处理两岸的事务中,我们也完全有可能从经济贸易合作与交流中把握住这种可以进一步影响到其他方面的经济主动权。从而最终把握两岸所有事务的主动话语权。

  经济发展和利用外资都有其必然的规律,目前国内很多地区普遍意识到未来以现代服务业为标志的第三产业发展的势头及其重要作用,很多地方的经济发展战略都企图引进台资切入这块“诱人的蛋糕”,从全国第三产业的发展现状看,我国第三产业虽然这几年发展相当快,但其构成还是以交通运输、通讯、批发零售、餐饮等普通行业为主,处于粗放型的第三产业链的低端。而具有策动区域经济增长作用、高附加值,以金融服务业、研发和技术服务为核心的现代服务业却需要有现代制造业高度发展为依托和基础,并不是所有地区尤其是中西部地区能发展起来的。另外,过去台资集中投资的沿海发达地区有些行业已经成为当地的传统优势行业,但近期的产业转移中,我们发现不仅是劳动密集型企业出现转移,同时也出现产业链整体转移的苗头,如果出现产业链的部分转移或即使全部转移出去而更高层次的产业却无法引进来的情况,当地的产业发展将可能出现空心化的危险。这就需要我们针对不同地区梯队发展和产业结构调整的实际情况,合理引导台资投向。

  目前,我国周边发展中国家经济高速发展和不断扩大开放,已经在一定程度上与我们形成吸引台资的竞争态势。据我们课题组跟踪情况表明,管理和区位优势已经不是吸引台资的关键性条件,投资环境中的产业政策和完善的产业链却成为重要的因素。如:越来越多的台资企业正在转变过去两头在外的生产模式,将进口原材料、半成品的方式改为本地采购,由此就需要本地配套企业以及整个产业链的相应发展来支撑。因此,过去那种偏重政府服务以及投资硬件甚至让税让地等措施的政府招商引资方法也明显过时。

(本文发在《权衡》2007年第2期)



» 郑重声明:本文由管理员发布,除特别说明外均为原创,所有内容仅代表个人观点。版权归广东省社会责任研究会管理员共有,欢迎转载, 但未经作者同意必须保留此段声明,并给出文章连接,否则保留追究法律责任的权利! 如果本文侵犯了您的权益,请留言。
【上一篇】
【下一篇】

页面载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