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危机形势下谈珠三角企业转型升级

2009-04-20 10:04:38 作者: 所属分类:地方发展规划 阅读:579 评论:经济危机形势下谈珠三角企业转型升级已关闭评论

标签:

――广东省社会科学院产业经济研究所副所长、研究员黎友焕博士

  由美国次贷危机引发的全球经济危机对我国的影响中,珠三角首当其冲受到了严重的影响,作为其区域主导产业的电子信息产业正面临着如何从危机中找到新的契机的重要问题和机遇,如何实现创新、升级和转型,是当前亟待解决的问题。

1.珠三角为什么要转型?

  珠三角地区曾以“世界工厂”闻名。如今,珠三角的产业发展已经进入了瓶颈期,在产业转型的十字路口上,传统加工贸易企业外迁是其面临的第一关,而“世界工厂”的名头抑或被转移。珠三角要转型的刺激因素很多,包括:前期对外加工贸易政策的调整、退税政策的变化、人民币升值、汇率变化、新劳动合同法实施、各种原材料价格快速提高等。最主要的原因是各种劳动生产要素价格和运营成本的提升挤压了企业的利润空间,在这种情况下,国际交易价格没有相应的提高甚至出现市场疲软和竞争加剧,企业理所当然就面临相当大的压力,营运出现无利可图甚至亏本。在政策和成本的压力下,很多中小企业要么倒闭,要么转型。

  正如广东省委书记汪洋的观点,“如果今天不积极调整产业政策,明天就要被产业结构所调整”,我们今天不转型,明天就会被市场淘汰。

2.实现转型有哪些困难?

  或者转型升级或者迁移,这是内地中小企业必经之痛。珠三角产业升级的困境,是高素质人才、高新技术缺乏等因素作用的结果。从长远来看,在珠三角粗放型的经济发展战略必须向劳动力集约型的经济发展战略转移。随着经济的发展、人们生活水平的大幅度提高,劳动力成本也不断提高。生产力水平提高必然导致更高的劳动报酬水平,相应地,需要更高素质的劳动力。在“民工荒”之后,珠三角将面临一个同样严重的问题,即高素质劳动力短缺的问题,它将成为珠三角经济持续增长的制约因素,也是珠三角实现转型的制约因素。

3.如何实现珠三角的转型?

  珠三角产业转型,产业外迁将是必然的事。随着成本优势的消失,珠三角部分劳动密集型的传统制造企业关闭或外迁,形成了产业转移,完全符合经济发展规律,这时候更重要的是做好产业承接。珠三角产业转移的步伐不会停止,只有加快珠三角产业转移步伐,才有机会获得更高层次的发展。现在我们不是担心这种转移速度快,更怕转移慢。如果出现部分劳动密集型企业迁移,部分不迁移的局面,高新技术企业就不能进来补充,到时候就可能出现产业的空心化,转型升级也等于空谈甚至转型带来的阵痛变为长痛。当然,珠三角劳动密集型企业的迁移不是一朝一夕的问题,可能会持续一段时间,这关系到珠三角产业升级能否顺利进行的整体布局。另外,珠三角在面对产业调整这个问题上,首先应该鼓励这些外向型加工贸易企业升级或把其在境外的总部搬迁到珠三角来,不应该一味地要求所有的加工贸易企业都要搬迁;其次是对不能升级的低技术含量的加工贸易企业要加快转移速度,政府要强势介入到产业转移的具体工作之中,不能消极等待,既要加快和推动转移步伐,又要促使各地区的产业有序发展,不能放任转移。

  另一方面要加快生产性服务业的发展,从全世界其它发达地区的发展历程看,在产业转型升级发展中,生产性服务业将起到巨大的催化作用,目前珠三角生产性服务业发展不完善,已经成为影响重构新的现代产业体系的重要因素。

  珠三角要摆脱产业升级的尴尬,真正走出困境、迈向国际,就必须转变经济增长方式,跨越外源型企业单纯的来料加工生产模式,引来高新技术在本地孵化,让新的产业集群加速生成,形成数十甚至数百家企业的群落,进而形成产业分工或市场竞争,带来珠三角巨量产业规模。关键是解决一个问题,是通过引进高素质人才、高科技产品,将研发技术、制造技术和管理技术有机的结合起来;通过有效的应用,带动产品研发模式与发展。

4.如何提升珠三角企业的自主创新能力?

  第一,完善创新中介服务体系,提高企业创新决策能力。广东政府应当加快中小企业服务体系建设,首先要大力发展中介服务组织包括为解决科研和生产相脱节的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为企业提供科技服务的生产力促进中心、创业服务中心,以及市场信息服务、技术与管理咨询、技术和产权评估、技术经纪、风险担保等服务机构;其次要加强中小企业支撑服务体系的建设,建立信息咨询机构;再次要组织协调国内外高校的科研成果在本地区的产业化服务,协调国内外高校科研院所与本地区的企业界联合,推进高新技术的产业化,为中小企业技术创新提供技术源泉和技术帮助,共同构造适合中小企业发展壮大的外围环境。

  第二,加快政府职能转变,形成较为完善配套的政策环境。从目前珠三角的实际情况来讲,政府必须进一步减少对企业内部事务的干扰,加快政府职能的转变,集中精力研究战略和政策问题,制定鼓励企业开展技术创新活动的措施,利用各种政策工具,加强宏观调控和政策的导向作用。

  第三,面向市场建立和健全多元化的科技投入体系。提高珠三角的企业创新能力,科技投入是关键,但单靠政府是不够的,必须面向市场,采取多渠道、多途径筹集科技资金,形成以财政投入为引导、企业投入为主体、银行贷款为支撑、社会集资和引进外资为补充、优惠政策作扶持的全社会科技投入体系。政府在建立和健全科技体系过程中必须发挥强势的调控作用。

  第四,加强企业人力资源开发,开展国际技术并购。珠三角长期以来就科技人力资源匮乏,尤其是改革开放前可以说是科技人才贫困区域,改革开放后政府加大了对教育的投入,力图自己培养高素质的人才,但最好的捷径还是采取得力的措施引进人才、留住人才。关键是要加快建立企业合理有效的人力资源开发管理体制,为科技人才成长营造良好环境。珠三角完全可以利用长期以来形成的对外贸易和技术交流的优势开展这项工作,把发达国家的先进技术快速引入珠三角地区,并转化为生产力。

  另外,创品牌是需要的,但并不是所有企业都能走这条路。比如中国的纺织品行业如果有十万个品牌,其中只能有极少数的企业能够脱颖而出。这些必须大企业来做,小厂很难去创品牌。问题是珠三角的企业大部分是劳动密集型的小厂,要求他们去走创品牌之路,很难推进。而有实力的大公司的出路,一定是走高端路线。

5.经济危机对珠三角企业产生了哪些影响?

  由美国次贷危机引发的金融危机点燃了世界经济危机的导火线。由于中美之间存在经济互补关系,美国的过度消费拉动了中国的出口,中国的高储蓄率、廉价产品支撑着美国高负债消费。因此,这场金融海啸已经从金融和实体经济等多渠道对我国经济造成了一定程度的影响,其中对珠三角地区的影响主要是通过贸易渠道与货币价格波动以及抽紧资金等方式向实体经济领域快速扩散。

  由笔者主持的广东省社科院《金融危机对珠三角外向型企业影响》课题研究表明,2009年初开始,珠三角外向型企业就已经步入了最严峻的时期,由企业倒闭引发的农民工失业将有可能带来一些社会问题。这个调查还表明,此次经济危机传导到我国经济的渠道是:美国金融市场——国际商品市场——我国外向型企业——我国能源、化工、原材料——我国内源性企业——我国金融服务业。这场经济危机将对我国经济形成了全方位的冲击。

  目前珠三角地区的企业经营者普遍认为,其面临的困难主要为:国际市场疲软、生产成本提高、资金紧张、出口价格下降、政策调整(主要是新《劳动法》的实施)、人民币汇率影响。珠三角外向型企业正在经历全球性经济危机造成的最痛苦时期,一些没有竞争力的中小企业可能在2009年上半年倒闭。春节过后很多企业都在不断缩小生产规模,企业用工量急速减少。从现在的发展趋势看,如果国内外振兴经济行动有效,珠三角最快也在今年下半年才开始有转机。

  基于对当前外向型企业减少用工的判断,目前国际金融危机蔓延的状况是,危机第二波影响刚刚开始,我国外向型企业所受冲击最大,其次是房地产企业以及与外向型企业密切联系的相关企业和行业,由于外向型企业以及房地产企业资金链出现问题,明年开始金融机构很可能受到牵连。现在开始一般的民营企业以及国有企业也可能被波及。经济危机对珠三角产业的影响是大范围的。曾经辉煌一时的珠三角制造业,如今正面临危机。珠三角地区遭遇困境的,不仅是制鞋企业,其它像制衣、玩具加工、电子加工等等劳动密集型行业,都出现了同样的状况,有的已经倒闭,对于珠三角外向型企业来说,现在面对的问题已经不是外迁的问题,而是怎么应对世界性经济危机造成的国际市场收缩问题。

6.珠三角企业应该如何度过这场经济危机?

  面对愈演愈烈的全球性经济危机,外向型企业自然被推到了风口浪尖,严峻形势是企业无法逃避的,更不能存在侥幸期待好转的心理,最好的对策就是积极面对。首先是,企业要及时调整发展思路。认清面临的挑战和压力,创新经营管理方式,把金融风险的影响控制到最小程度。近年来,珠三角出口企业加速优胜劣汰,原材料、能源等价格上涨、汇率变化、劳动力成本提高等因素已经使得依靠低附加值生存的企业的生存空间变小,经济危机导致的消费低迷更是恶化了形势,无论经济危机是否发生,这类企业都须转型,提高产品附加值,拓展生存空间。其次是,及时掌握国际市场信息和合作伙伴的发展动态。根据国际市场的变化态势来安排生产经营活动,加强对国际合作伙伴的监控跟踪工作,维护合法权益;再次是,开拓多元化市场,寻求新的增长点。在欧美等传统主要出口市场出现明显的滞胀的形势下,多渠道开拓新的市场方向,寻求新的增长点,尤其是要乘我国最近加强与周边国家良好关系的机遇,重点开拓周边国家市场。

7.珠三角电子企业的出路在哪? 

   珠三角多数电子企业以外贸出口订单的OEM外源性经济为主,在全球性经济危机等多种因素的影响下,靠加工费生存的很多中小型企业,面临更加严峻的形势。珠三角电子企业找到出路很难,以下几点可作为启示。

  第一,履行劳工保护社会责任。珠三角电子加工企业特别是外贸型电子企业,在经历经济危机后,面临着订单的大量减少,企业不得不做出裁员的准备。实际上,之前在以出口加工为主的众多珠三角中小电子企业中,已有不少出现倒闭或大规模裁员的现象,规模较大的企业,可能因顾及社会影响的道德谴责,大多选择以分批裁员的形式来降低运营成本,应对目前的危机。经济危机中,政府已经在宏观面上不断的鼓励大家恢复信心,称“信心比黄金更重要”,并提出了一系列刺激经济发展的举措。在微观层面上就给我们企业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保障职工工资收入、不降低职工福利等措施要配合国家政策进行实施。提供就业岗位是企业为社会应尽的基本义务之一,员工是企业的重要成员,只有注重员工权益保护的企业,才能够在企业陷入困境时得到员工的支持,反过来更快的促进企业摆脱困境,所以企业在面临“裁员”时,更应该履行社会责任。履行这种社会责任,其实也是在为企业做广告。

  第二,并购。电子企业是受此次经济危机影响最大的行业之一,许多企业面临资不抵债、流动性严重不足、产品严重过剩的危机,企业价值下降,此时较有影响力的电子企业可尝试海内外收购,在适当的价格之下形成良性并购,不但有利于企业扩大客户、扩展销售渠道、减少市场竞争、增加市场份额,以渡过经济危机,而且对企业以后的海内外发展都将形成有利因素。

  第三,转内销。建议那些品牌知名度较差和资金实力稍弱的外贸型电子企业尝试转型,从外源性经济向内源性经济发展,转向国内市场。国内相对来说受经济危机影响较小,而我们的研究也表明中国将领先于其它国家而走向复苏,国内巨大的消费市场不容忽视。当然转内销首先是要拓宽渠道,增加销售队伍,不但要保持纯粹的产品上下游关系,而且要善于突破这个限制。

  第四,做大做强。这是一个长远的发展计划。做大做强不但要做好以上三点,还要求企业从长远的战略管理思维出发,一手做研发,一手做品牌。给别人打工永远都只能处于产业链的低端,品牌和研发才是企业真正做大做强的基础因素。找出自己与竞争者的差异点,有目的有目标地去研发,利用品牌优势去培养顾客的满意度和忠诚度。做大做强不但是企业走出经济危机的必然之路,也是构建和谐社会、增强民族力量的重要表现。

(本文发在《中国制造业信息化》2009年4月)



» 郑重声明:本文由管理员发布,除特别说明外均为原创,所有内容仅代表个人观点。版权归广东省社会责任研究会管理员共有,欢迎转载, 但未经作者同意必须保留此段声明,并给出文章连接,否则保留追究法律责任的权利! 如果本文侵犯了您的权益,请留言。
【上一篇】
【下一篇】

页面载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