黎友焕:小微企业须破“挤出效应”

2014-04-14 11:04:13 作者: 所属分类:研究成果, 研究论文 阅读:2069 评论:黎友焕:小微企业须破“挤出效应”已关闭评论

标签:

来源:《企业观察报》    文/黎友焕

    国家工商总局发布的《全国小型微型企业发展情况报告》(以下简称《报告》)显示:受近年来我国经济增速放缓、结构调整和国际经济下行的影响,仅有12%的小型微型企业的经营额保持快速或高速增长(增长率为30%),其余大多数企业经营发展缓慢。该《报告》指出:小型微型企业在发展过程中仍旧面临大企业的挤出效应,尤其是宏观经济环境不景气的背景下,各种社会资源向大中型企业倾斜更加明显,进一步挤压小型微型企业生存空间。因此,小微企业如何应对“挤出”困境,突出发展重围,成为困扰企业管理者的难题。

2014041401

    与大中型企业相比,小微企业在要素资源使用、参与市场竞争等方面仍然面临着制约与歧视。根据笔者主持的广东省社会科学院《珠三角地区中小微企业生存状况调研报告》显示,大型企业对小微企业的挤出领域,依据严重程度依次是:融资渠道、主体地位、投资领域和人力资源等,这些挤出效应已经成为限制小微企业可持续发展的瓶颈。

    在融资渠道上,“融资难”问题一直是困扰小微企业发展的首要难题。虽然我国近年来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措施,如要求商业银行成立面对中小企业的信贷部门,推动符合条件的中小企业上市融资、债券融资等,但是,目前政策的实施效果并不理想,小微企业仍求贷无门。

    自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国逐步明确了民营经济是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上述《报告》也显示:我国中小企业创造的最终产品和服务价值相当于国内生产总值(GDP)总量的60%,纳税占国家税收总额的50%,完成了65%的发明专利和80%以上的新产品开发。

    然而,与“重要组成部分”的地位明显不符的是,小微企业在我国经济格局中的边缘化倾向愈加显著,特别是在一些重要行业,例如:石油石化、电信、铁路、金融等领域,大量的政策措施以及社会资源不断向国有大型企业集中,而小微企业并未得到地方政府充分重视,小微企业的民营特性被明显边缘化。中央制定的若干促进小微企业发展的政策没有得到很好的贯彻落实,与之相配套的措施也未能及时跟上。

    此外,十八届三中全会《决定》指出,坚持权利平等、机会平等、规则平等,废除对非公有制经济各种形式的不合理规定,消除各种隐性壁垒,制定非公有制企业进入特许经营领域具体办法。这一方面表明,我国为鼓励和支持非公有制企业发展,正逐步放宽民间资本进入的行业和领域。另一方面也反映出,当前民营资本依然面临着层层行业准入壁垒,大中型企业依靠政策、技术、资金等优势,竭力将小微企业排挤出局。

    可以看到,由于小微企业的规模较小、员工较少,管理者与员工沟通、互动更为频繁,关系也更为紧密。但是,小微企业在人力资源管理中也存在诸多缺陷,例如:薪酬福利制度不公平、忽视员工职业技能培训与提升、激励机制与约束机制不完善等。

    通过上述分析可见,与大中型企业相比,小微企业拥有的资金、人才、技术、渠道等资源都相对有限,企业发展面临诸多问题与障碍。

    要改变现状,小微企业首先就是要规范自身经营管理。落后的管理模式已经严重制约了小微企业自身的发展壮大,家族(家庭)式管理显然无法适应市场经济的要求。因此,小微企业应建立健全企业管理机构,明晰管理权限划分,改善管理权限重叠和模糊的现状。有条件的企业应及时引入职业经理人,从而实现所有权和经营管理权的分离,改变“人治”的管理模式,使企业管理逐步走向制度化、规范化。此外,小微企业还应加强自身的财务管理,严格执行财务会计制度,实现财务管理的规范化。

    实际上,面对以上横在发展道路上的种种壁垒,小微企业可以充分发挥“船小好掉头”的独特优势进行自主创新。

    小微企业由于自身的技术劣势,丧失了进入某些高新技术产业的“门票”,错失了企业发展壮大的良机。因此,小微企业更应做好原有技术的改造升级,重视吸收成熟企业的技术经验,不断提升企业产品的知识含量和科技含量,用技术创新打造企业核心竞争力。另外,企业也要进行营销创新。随着信息技术特别是互联网技术的快速发展和广泛应用,电子商务为小微企业的产品营销带来了新的契机。小微企业应充分利用好这一网络平台,创新产品的营销策略、营销渠道和广告策划等,以提高产品的市场份额。

    与大中型企业强大的品牌优势相比,在小微企业中能够叫得响的品牌几乎没有。《报告》显示,我国的小微企业大多集中于以资源开发型、产品初加工型、服务低层次型为主的传统行业。这表明,小微企业仍处于粗放型的发展模式,位于整个产业链条的低端,多数为知名企业的“代工者”。因此,小微企业应树立品牌意识,加强品牌管理与推广,积极打造具有自主产权的品牌,提升品牌的形象及市场影响力。

    在市场环境上,大中型企业在诸多行业的主导地位,致使小微企业很难在这些领域分得一杯羹。这就需要小微企业转变发展思路,积极进行跨国经营,努力拓展国际市场。一方面,要积极与国外企业进行资本合作,通过兼并、改组、联合、参股等方式组建海外企业,参与国际产业分工。另一方面,要积极开展技术合作,充分利用国外先进的技术优势,完成对原有技术的更新换代,在国际竞争中取得比较优势。

    针对日益严重的人才流失现状,小微企业也并非无能为力。小微企业一是可以改变人才观念,树立“以人为本”的人才观,切实关心员工的生活、工作状况,以增加员工的企业归属感。二是创建灵活的激励机制,企业不仅要注重酬薪与能力、贡献相挂钩,建立多样化、多层次的薪酬体系,而且还要重视通过其他方式来留住人才,比如脱产学习、住房奖励、免费医疗等。三是加强企业文化建设,发挥企业文化的导向、凝聚与激励作用,提高员工的企业认同感,促使员工为企业的发展目标共同努力。

    剖析国内外企业发展规律,大中型企业也普遍从小微企业优胜劣汰的残酷竞争中发展起来,不少大中型企业的辉煌发展历程同时也是淘汰竞争的发展史。应该说,小微企业被大中型企业挤出既有环境和政策等原因,也有自身先天不足的因素,这种情况不仅我国普遍存在,即使在发达国家或地区也存在。但与此同时,“船小好掉头”也是小微企业相较大中型企业不能比拟的明显优势,小微企业应该充分根据自身特点以及当前我国企业发展的实际环境调整运营思路,提升生存与发展能力。

 



» 郑重声明:本文由管理员发布,除特别说明外均为原创,所有内容仅代表个人观点。版权归广东省社会责任研究会管理员共有,欢迎转载, 但未经作者同意必须保留此段声明,并给出文章连接,否则保留追究法律责任的权利! 如果本文侵犯了您的权益,请留言。
【上一篇】
【下一篇】

页面载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