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届广东省社会责任高峰学术研讨会会议综述

2015-02-05 11:02:03 作者: 所属分类:学术交流 阅读:734 评论:第七届广东省社会责任高峰学术研讨会会议综述已关闭评论

标签:

记者:周述章

         由华南理工大学工商管理学院和广东省社会责任研究会主办,广东省社会科学院社会责任评估与研究中心、中山大学岭南学院、暨南大学管理学院、广东外语外贸大学研究生处协办的第七届广东省社会责任高峰学术研讨会,于2015 年1 月6 日在华南理工大学五山校区12号楼109室召开。

         参加会议的主要人员有:华南理工大学工商管理学院副院长,教授、博导张卫国博士,华南理工大学工商管理学院教授晁罡博士,广东省社会科学院社会责任评估与研究中心主任、教授、博士生导师黎友焕博士,中山大学岭南学院企业社会责任研究中心主任、经济管理系主任、教授、博士生导师陈宏辉博士,暨南大学管理学院副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沈洪涛博士,广东外语外贸大学研究生处副处长、教授、博士生导师朱文忠博士,华南理工大学经济与贸易学院旅游与酒店管理系主任魏卫教授,华南理工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张树旺副教授,华南师范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副教授王磊博士,中山大学岭南学院讲师莫申江博士,中山大学岭南学院讲师徐月华博士,暨南大学国际商学院教研室主任、讲师姜丽群博士,华南农业大学人文学院讲师宋跃华博士,广东金融学院廖菁华博士,广东技术师范学院副教授龙文滨博士,杭州电子科技大学沈奇泰松博士,东莞市泰威公司董事长李文良先生。

         华南理工大学工商管理学院张卫国常务副院长为研讨会作开幕致词。他认为,企业社会责任的产生是企业与社会不断发展的必然结果,企业社会责任对于企业以及整个社会的可持续发展都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因此,对于企业社会责任的研究具有很高的理论与现实意义。

         在开幕致辞过后,会议进入主要环节——论文分享。

         首先为大家分享论文的是中山大学岭南学院管理科学与工程硕士曾爽津,她的论文题目是《企业社会责任主管的道德认同、职业呼唤与工作沉迷关系研究》。文章通过大量的调研和访谈,发现大多数企业的社会责任主管表现出非常积极的工作状态,他们对工作的热情和投入出乎常人的意料。文章进一步实证分析之后认为,对企业社会责任主管这一典型的职业群体而言,如果他们具有较高的道德认同感,他们都会表现出对企业社会责任工作更为强烈的职业呼唤,认为这一职业与自己的内在价值认同相吻合,致力于社会责任工作能够同时实现他们的人生目标。因此,道德认同感对其职业呼唤的形成与发展有显著的正向影响。道德认同感是企业社会责任主管形成强烈职业呼唤的内在动因。而当企业社会责任主管具备较高的道德认同感,同时感受到来自内心的强烈的职业呼唤时,他们会认为自己从事的工作,能够实现自己的人生目标和价值。企业社会责任主管是企业中社会责任工作的主要负责人,是推动企业承担社会责任的关键成员。他们在自己的职业工作中找到了实现内心深处个人价值的方式,可能会对职业本身产生高度的热情,也能够在职业中找到自我实现的快感。同时,他们也是企业中道德意识较高的群体,具有表现出道德模范行为的义务和责任。这种来自内外部的压力,可能会促使企业社会责任主管在工作中表现地非常积极主动,具有强烈的内在驱动力,甚至出现一定的自我强迫倾向。

         华南理工大学硕士刘子成对文章做出了点评,指出了自己的心得和疑问。她肯定了本文结构严谨,环环相扣;内容拓展性强,数据挖掘程度高;理论支持充分,有理有据,逻辑性强。但同时又分别在选取的角度、假设部分以及数据展示部分提出了自己的疑问。

         中山大学硕士罗方宇与大家分享的论文是《企业社会责任官的职业呼唤对其谏言行为的影响研究,高管社会责任注意力的调节效应》。文章通过问卷调查本土企业高层领导及其企业社会责任官获取信息,采用SPSS 分析分别探讨企业社会责任官职业呼唤对“谏言”的影响机制,同时还包括高管社会责任注意力对这两种机制的调节作用。

         广东外语外贸大学硕士袁雅丽对文章进行了点评,她认为本文的研究视角比较新颖,结构合理,逻辑清晰严谨;但是,文章没有提出研究的最后结论。本文还停留在写作阶段,在实证研究方面存在一定难度。

         接下来是东莞市泰威公司董事长李文良先生演讲。成立于1996年的东莞市泰威电子有限公司,专业致力于精密资讯产品如移动电话、MP3、电脑等连接器的研发、制造与销售。李文良先生与大家分享了自己创办企业多年来在企业管理方面的经验,用生动的实例说明中华传统文化对构建和谐企业的重要性,认为通过传承国学经典,丰富企业文化,能达到员工幸福、企业发展的效果。李文良介绍说,企业越做越大,自己的压力也越来越大。一个偶然的机会自己接触到了传统国学,“我觉得国学的思想很好,它让我感觉到内心的安宁与和谐。”于是,他下决心在企业里推广国学,希望实现员工幸福、企业发展的目标。为了弘扬优秀传统文化,去年他专门举办了师资培训班,在全国范围内招募学员。李文良先生认为,在中华传统文化中,诚信忠厚、人本和谐、勤劳敬业、成人达己的处世哲学,以义取利、实业报国、服务社会的价值观,艰苦奋斗、勤奋自强、开拓进取、勇争一流的求索精神,忠于国家、忠于组织、尊敬师长的道德规范,富而行善、乐善好施、周济贫民、捐赠国家的传统美德,会对企业文化建设产生积极而深远的影响。李文良先生说业界有一句名言:三流企业卖产品,二流企业卖技术,一流企业卖文化。泰威电子正是这样一个卖文化的一流企业。李文良先生还从“生命危机感”、生态农耕的意义等方面分析了企业追求与群众生产走绿色生态发展的重要意义,并以发展有机农业的实际行动描绘了一个未来的生态农耕绿色农村憧憬。

         华南理工大学教授晁罡博士对此进行了点评。晁罡博士表示自己和李文良先生交往已久,佩服李文良先生的观点与行为。认为李文良先生弘扬中华传统文化体现了中国企业家对社会责任的担当,在企业里躬身践行、推广中华传统文化是一种有远见的行为。

         华南理工大学硕士姜胜林和大家分享的论文题目是《商业企业向社会企业发展动力因素分析:基于泰威公司的案例研究》。姜胜林介绍到社会企业兴起于20世纪70年代西方福利国家对新福利制度发展方向的探索,它从非营利组织基础上发展而来,与解决失业问题相联系。我国接受社会企业理念的时问较晚,从总体上看,我国的社会企业实践和理论研究都处于起步阶段。在实践上,由于缺乏经验、缺乏政府支持、缺乏理论支持与引导,使得我国的社会企业面临资金短缺、组织形式缺乏创新、竞争力低下等问题,其生存和发展不容乐观。本文选取商业企业发展为社会企业这一路径,从案例研究入手,探讨商业企业转变为社会企业的动力因素,以期丰富我国对社会企业的研究。文章通过案例研究法,选取了东莞市泰威电子有限公司,四川旭平兔业有限责任公司,湖南大三湘油茶科技有限公司三个案例,研究发现以下结论:一是企业家的主导作用。企业家是推动企业向社会企业转型的核心因素,企业家自身拥有某种文化信仰或理念,是推动企业转型的源泉,当企业家把社会性作为发展企业的目的,并且具有坚定的信心和毅力、果断的行动力,他的企业就具备了向社会企业发展的可能,而他本人也拥有了成长为社会企业家的基础。二是文化传统的影响。中华传统文化中蕴含的慈善精神和济世情怀,奠定了企业社会性目的的文化基础。儒家推崇的重义轻利,佛家所尊崇的因果报应说,是企业家所信仰的,也是促使企业家转变利益最大化观念为社会目的性观念的文化根源。三是政府的扶持。政府对企业行为的荣誉性肯定、政府的监管,是企业坚持社会企业发展路径的外部动力,政府的资金和技术支持,是社会企业发展的条件。当企业家感受到政府予以的肯定和帮助,会坚定把企业发展为社会企业的信心。四是社会的关注。企业社会责任的发展促使越来越多的企业发展为社会企业,当企业家捕捉到社会责任发展的需求并存有解决社会问题雄心,企业就具有发展为社会企业的可能。通过对案例的分析讨论,发现政府、社会、文化等外部环境因素通过影响企业家的思想观念、治理理念,从而使企业家的行为发生转变,进而影响企业的发展方向。当企业家拥有慈善济世的观念,那么他所在的企业就有了向社会企业发展的可能。企业家是促成企业发生转型的关键因素,企业家的性格、经营理念、文化取向、行动力决定了企业能否向社会企业发展。文章最后据此提出了商业企业向社会企业发展的动力因素模型。

         中山大学硕士罗思秋对文章进行了点评。指出本文的亮点是研究内容创新,研究范式较为规范。同时也对论文提出疑惑,如几个变量影响作用的大小;文章的题目与研究框架不尽合理,文章的落脚点不清晰,样本选择的理论根据尚待完善。

         中山大学硕士覃赟与大家分析的论文题目是《道德身份认同对员工志愿服务行为的影响研究》。员工志愿服务行为是企业社会责任践行的重要方式与有效路径。员工志愿行为的蓬勃发展,同时作为企业承担社会责任的一项重要形式,日益受到了学术界越来越多的关注。总体而言,有关员工志愿行为的研究还处于起步阶段,在管理学研究中还属于一个新鲜的话题。文章对目前相对分散的研究成果进行了梳理和归纳,从员工志愿行为的前因着手,分析了当前文献中员工志愿行为研究己有的贡献和存在的问题,增加了对员工志愿行为前沿的探讨。文章以认同理论为基础,从组织层面和员工个体对员工志愿行为的前因进行整合研究,拓展了员工志愿行为的研究视角,而且对于丰富和深化我国员工志愿行为的理论研究也具有一定的积极意义。积极的现实意义。文章指出当前企业在组织志愿服务过程中,从员工个体层面的动机和企业层面的文化氛围出发,有助于企业营造更好的志愿服务氛围,激发员工的志愿服务热情,使企业可以向社会各行业宣贯自身的优秀企业文化和服务文化,促进了企业更好的履行社会责任,从而最大限度地获得社会认同。文章在开始就以保证研究富有成效,在制定量表之初选择文献综述法作为量表设定的理论基础和运用铺垫,然后使用问卷调查法进行数据收集,进而采用实证研究法对数据进行研究。文章测度了以下5个变量对员工志愿服务行为的影响:道德身份、上级支持感、家庭支持感、个体志愿服务行为、控制变量。分析结果表明道德身份认同对员工志愿行为的影响是正面的,上级支持、家庭支持感在道德身份认同和员工志愿行为之间存在显著的调节作用。

         广东省社会科学院硕士刘永子对文章进行了点评。刘永子指出本文具有创新的理论视角、合适的量表选取和科学的研究方法,但美中不足的是本文的研究具有一定的局限性。

在简单的午餐过后,与大家分享论文的是广东外语外贸大学硕士袁雅丽,她的论文题目是《在华跨国公司企业社会责任认可度变化研究——基于中国消费者视角》。文章通过对237名中国消费者对在华跨国企业的企业社会责任认可度进行问卷调查,从而从中国消费者视角研究在华跨国企业在中国消费者心目中的企业社会责任认可度变动趋势。研究结果表明跨国企业在我国市场社会责任认可度基本呈现出向好的趋势,中国消费者基本上都偏向于认为跨国公司在我国市场对消费者(或客户)权益的关注、对员工权益的关注、对供应商或合作伙伴利益的关注、对社区环保的支持、参与社会公益活动、企业社会责任制度和规范建设都比过去有了更好的表现。另外,研究也发现大部分的消费者认为跨国公司在外国市场的企业社会责任的表现要优于在中国市场,而导致这一现象的原因消费者普遍认为主要是中国相关法规不健全、商业道德丑闻频发以及地方政府执法和监管不严,助长不道德行为。

         暨南大学硕士徐骏对文章进行了点评,指出文章的优点是资料翔实,思路清晰。需要改进的是选题范围上可以进一步缩小;主题内容上“在华跨国公司”刻画得不够深刻,建议将在华跨国公司进行具体分类,因为中国消费者对不同类型的跨国公司企业社会责任认可度变化应该是不一样的。

         暨南大学硕士黄珍与大家分享的论文题目是《名或利?一一企业社会责任报告鉴证效果研究》。文章在我国近年来企业社会责任报告及其鉴证快速发展的背景下,以我国沪深两市A股上市公司为研究对象,通过2008-2012年的大样本数据验证:上市公司对其企业社会责任报告进行鉴证不能提高证券分析师盈余预测的准确性;但是能够增强企业声誉,而鉴证者是否为会计师事务所对于这种效果并无影响。本文以信息披露理论的视角从证券分析师盈余预测和企业声誉两个方面研究了企业社会责任报告鉴证这一完全自愿行为为企业带来的效果,丰富了企业社会责任领域的研究,反映了鉴证这一新兴事物的变迁过程。

         华南理工大学硕士林冬萍对文章进行了点评,肯定这篇文章思路清晰、语言较为准确、实验设计过程严密。特别是第一部分选题依据,有理有据,毫无牵强和违和感;选题具有一定的学术和实践价值(学术方面:另辟蹊径,即从鉴证的的角度来研究,丰富了我们的认识,具有一定的创新性;实践方面:对于企业、个人投资者与鉴证者皆有不同的受益)。同时,指出本文存在的问题,文中用分析师盈余预测准确性来代表“利”可能显得比较片面,如社会责任报告鉴证意见能为企业带来正向的市场反应,这也是“利”的一种表现。

         华南理工大学硕士石杜丽与大家分享的论文题目是《新媒体时代企业社会责任行为对声誉修复过程的影响》。与固有的危机公关研究视角不同,文章运用了案例研究方法,从企业社会责任视角,分析了新媒体时代企业声誉危机事件爆发与声誉修复过程。本研究选择3个有代表性的典型事件,涉及4个企业,通过案例之问横向和纵向的对比,探析了CSR在声誉危机事件爆发与修复声誉过程中的作用机制。主要研究结论:新媒体时代企业因社会责任缺失行为导致声誉危机事件爆发可能性愈来愈大,危机事件导致企业认知声誉和情感声誉下降。企业通过“展示一>弥补一>扩展”过程从被动响应到主动担任以拯救、恢复和重建白身声誉,其中,较之于认知声誉,情感声誉更难修复,修复成本也更高。

         暨南大学硕士廖菁华对文章进行了点评,她认为本文的时效性较强,与最新时事、政策相联系,结构清晰完整、语言流畅,但是,也指出本文存在的局限性,即三个样本的选取是否合理,是否具有足够的代表性。

         暨南大学硕士陈涛与大家分享的论文题目是《我国企业社会责任报告鉴证的最新进展研究——基于2010-2013年的数据》。文章指出企业社会责任报告鉴证作为一项新兴的鉴证业务,在我国的发展状况值得关注。文章通过对我国2010-2013年发布的467份企业社会责任报告鉴证的全面分析,并与2006-2009年间的早期情况和国际现状进行比较,发现我国企业社会责任报告鉴证数量有所增加、质量逐步提升、鉴证标准正在与国际趋同,但整体的鉴证比例仍然不高,专业机构较低的市场份额影响了鉴证的整体水平。

         中山大学硕士向燕对文章进行了点评,指出本文的研究范式较为规范。但同时也指出论文不足之处,文章的理论性不足,题目与研究框架不尽合理,文章的落脚点不清晰。

         接下来由广东外语外贸大学硕士黄听和中山大学硕士程雪莲向大家做PPT论文报告,与会者进行自由讨论。最后由暨南大学管理学院副院长沈洪涛教授做大会总结发言,指出本次研讨会举办非常成功,大家积极发言,各抒己见,相互交流见解,很好的发挥了研讨会应有的作用。沈洪涛副院长指出研讨会至此已经举办了七届,我们欣喜地看到,同学们提交的论文质量不断提升,研究视角也不断拓展。广东省的社会责任理论研究在各位专家教授的支持下,走在了全国的前列。希望在座各位专家学者以及同学们,再接再厉。他希望广东社会责任理论界能把“广东省社会责任高端学术研讨会”举办下去,形成良好学术研讨风尚,不断总结经验,把“广东省社会责任高端学术研讨会”做成全国品牌,为全国的社会责任研究提供借鉴。最后,本次研讨会在一片热烈的掌声中圆满结束。

转自:广东省社会责任研究会



» 郑重声明:本文由管理员发布,除特别说明外均为原创,所有内容仅代表个人观点。版权归广东省社会责任研究会管理员共有,欢迎转载, 但未经作者同意必须保留此段声明,并给出文章连接,否则保留追究法律责任的权利! 如果本文侵犯了您的权益,请留言。
【上一篇】
【下一篇】

页面载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