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流经验,凝聚共识,推动发展——广东社会责任教学研讨会会议综述

2014-07-05 10:07:04 作者: 所属分类:前沿动态, 活动纪要 阅读:2710 评论:交流经验,凝聚共识,推动发展——广东社会责任教学研讨会会议综述已关闭评论

标签:

作者:谭丽婷(《企业社会责任》编辑、记者)

  为了更好的交流企业社会责任教学实践经验,凝聚企业社会责任课程教学共识,推进广东企业社会责任教学研究与发展,2014年7月4日上午,由广东省社会责任研究会与中山大学岭南学院企业社会责任研究中心联合主办,广东省社会科学院社会责任评估与研究中心、华南理工大学工商管理学院、暨南大学管理学院、广东外语外贸大学研究生处协办的“广东社会责任教学研讨会”在中山大学南校区岭南堂林植宜会议室顺利举行,来自全省四十余名教师、学者齐聚一堂,直面问题、分享经验、迎接挑战、寻找突破。参会嘉宾有:广东省企业社会责任研究会会长、《企业社会责任》杂志社社长兼总编辑、广东省社会科学院社会责任评估与研究中心主任、广东省社会科学综合研究开发中心主任、教授、博士生导师黎友焕博士,中山大学岭南学院企业社会责任研究中心(RCCSR)主任、广东省企业社会责任研究会副会长、中山大学岭南学院经济管理系主任、教授、博士生导师陈宏辉博士,中国会计学会环境会计专业委员会委员、暨南大学管理学院副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沈洪涛博士,暨南大学国际商学院教研室主任、讲师姜丽群博士,中国社科院企业社会责任研究中心主任助理、北方工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管理系副教授魏秀丽博士,华南理工大学管理学院管理学系教授晁罡博士,华南师范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副教授王磊博士,中山大学岭南学院讲师莫申江博士,中山大学岭南学院讲师徐月华博士,广东省社会科学院社会责任评估与研究中心助理研究员马月华博士,《企业社会责任》编辑、记者谭丽婷。陈宏辉教授为会议主持人。为期半天的教学研讨会,与会嘉宾围绕“企业社会责任的教学现状”以及“教学中的经验与体会”两大主题各抒己见,畅所欲言,做了精彩的汇报与分享。

一、企业社会责任的教学现状

  参会学者、老师分别介绍了各自目前的企业社会责任的教学现状,就大纲设计、教材建设、学生需求、案例开发等方面进行了深入讨论,对学科发展面临的困难、学科内容的界定、学科未来的发展方向等内容形成了基本共识,并且计划在本次研讨会之后陆续开展学生需求调研、教学案例开发等相关工作。

  广东省社会责任研究会会长、《企业社会责任》杂志社社长兼总编辑、广东省社会科学院社会责任评估与研究中心主任、广东社会科学综合研究开发中心主任、教授、博士生导师黎友焕博士简单介绍了华工及广财MBA培养课程中的社会责任课程的内容与安排。他提到授课内容共分为十讲,涵盖导论,国际社会责任标准ISO26000分析,企业承担社会责任的动力源泉,我国企业社会责任发展新趋势,企业文化与企业社会责任,我国社会责任投资研究,我国社会责任消费发展现状及必要性研究七大主题。课堂案例则主要分为两个部分,第一是巧用凤凰专访的视频,截取关于社会责任投资及企业家的社会责任(唐骏假学历)的内容;第二是关注企业的社会责任事件,包括多美滋第一口奶事件、葛兰素史克在华行贿事件等。

  中山大学陈宏辉教授、莫申江博士、徐月华博士联合详实介绍了中山大学岭南学院目前开展社会责任课程的现状。他们提到,本科生中开设《正义与社会责任》必修课,MBA、EMBA的课程名称则为《企业伦理与领导力》。这两门课程的授课主要分为三部分内容:一是概念等理论知识的讲解;二是案例分析;三是企业嘉宾演讲。两者的区别在于对于MBA、EMBA学生而言,更加强调学生学会将商业伦理融入贯彻到具体的企业决策与实践中。案例分析则在导论部分即采用《胡巧英告状》这一电影截取的部分视频,让学生投入课程情境中得到相应的启发。其他案例包括安然事件、万科在汶川地震中的慈善捐赠、强生公司等。

  暨南大学沈洪涛教授汇报发言包括三部分内容:一、暨南大学在MBA课程中开设《《企业伦理与文化》。由于暨大学生生源多元化,在课堂上也容易激荡出不一样的花火,经常有意想不到的思想碰撞。她曾特意查阅国外的相类似课程,发现他们的课程内容也是五花八门,视角不一,没有统一的模式;二、MPACC开设《商业伦理与会计道德》,里面会阐述到社会责任的内容。可是暂时没有适用的教材。随着时代的发展,她也在不断地更新上课的内容。为了获得更好的资讯,更曾在哈佛数据中购买案例,比如三鹿奶粉的相关记载;三、案例主要有万科、小额贷款的尤努斯、孟山都的故事、花旗银行等。暨南大学国际商学院教研室主任姜丽群博士进一步补充说目前暨大国际商学院还没有关于社会责任的课程,还在努力推进的过程中。

  华南理工大学晁罡教授分享到该校本科、全日制硕士与MBA皆开设企业社会责任相关的课程。比较而言,他的体会是本科生由于缺乏实践,对课程的内容没有真实的体验,课堂上的交流与互动比较难以调动。全日制的硕士生上课则以翻译外文文献与上台分享为主。他所采用的案例主要来源于网上检索,特别是围绕利益相关者的案例,如旭平公司、东莞泰成公司。当然也会增加部分正面的案例,如李京路事件、东江火电站等。为了增加上课的趣味性,他还灵活选用有趣的视频,如讲到员工的机械化工作时,则播放卓别林的《摩登时代》,让学生有直观的感受。他坦言,总体而言,目前还没有形成很好的上课框架,内容也比较庞杂,目前还需要进一步的探索。

  北方工业大学魏秀丽副教授言及该校本科生中还没有专门开设这门课程,她已经多次提议,可惜目前还没有很大的进展。MBA中则开设有相关课程,共32个课时,时间安排较为密集,一般安排两个周末集中上完。另外,其就职的中国社会科学院也有相应的培训课程,安排邀请知名企业家亲身讲课、与学员们共同讨论等环节。同时她还建议在座诸位翻阅《分享责任》一书,以作为这门课程很好的参考材料。

  华南师范大学王磊副教授汇报该校有管理学的课程,会涉及到企业社会责任的内容,但专门的社会责任课程则是欠缺。考虑到该门课程的重要性及目前发展的态势,他正在努力尝试着开设相应的课程,以作为本科学生的选修课。

  陈宏辉教授最后就这一主题总结说,目前广东的社会责任教育仍然处于混沌不清的时期,各个单位八仙过海各显神通,都是在各自的学科知识基础上展开社会责任的课程授课,体现出各自不同的特点,呈现出百花齐放的态势。这自有其优点,大可继续发挥,但不可忽视其学科定位不清、框架不全等瓶颈问题。通过此次会议,加强沟通与交流,互相借鉴优秀的经验,很有必要。

二、教学中的经验与体会

  与会嘉宾在这环节结合自身在教学过程中的经验,提出问题和建议,交流体会和感受,表明立场和态度。主要分为三个方面的内容:

  (一)管理课堂秩序

  新时代学生个性突出,颇有主见,自我把控能力尚缺,时有逃课现象。MBA、EMBA中则有部分学生有混学历的嫌疑,对上课不重视,亦会上课屡屡缺席。针对此现象,晁罡教授直言对学生一定要严格。他的宗旨是从严治学,从严教学,认为俗称的老好人对学生不一定受益,学生也不一定认可这类型的教师。为了杜绝此类现象,他会坚持抽点名的方式,点到名没有在场则扣分,到最后分数不及格的只能重修。魏秀丽副教授同意这种做法,此外还采取当场布置小作业的方法。但她对如今出现替写、替答等现象表示无奈。王磊副教授进一步补充建议将学生分组,将责任分担到班长与组长,若是有人没来,却发现隐瞒现象,则全组或全班扣分。沈洪涛教授笑称以上管理方式有古代连坐的感觉,她介绍到暨大即将推出刷脸系统,能更方便有效地管理出勤率的问题。陈宏辉教授介绍说中大首先是默认学生是诚信的,特别是企业社会责任的课程,希望学生从日常生活学习中践行诚信。他们对学生明确说明有事必须请假,若没有请假,点到名没有到场,则算旷课,严重者可能导致课程零分。比较有意思的是,中大MBA与EMBA上课之前要唱校歌与院歌来加强认同感教育,若是学生在唱歌期间进来,也必须停住唱歌,若是唱完歌,学生才到达则归类为迟到。黎友焕教授表示理解以上老师们的意见与看法,但他更加强调教师应该专注于自身教学内容的精炼,教学水平的提高,以此吸引学生的积极参与,而不是将精力过分分散于防止学生逃课等问题,要如古代大禹治水般,宜导宜疏不宜堵。

  徐月华老师谈及曾出现课堂上屡屡遭到一个学生挑衅的状况。徐老师除了自我反思经验不足,课程把控的程度不够之外,也分析该生优越的成长背景可能影响到他对课程的判断,亦可以借此在同学中树立其特立独行的形象。她坦然一开始有很大的挫败感,同时向在座老师请教对应的策略。

  对于此类课堂上可能出现的状况,与会者纷纷出谋划策,都认为教师的职责是启发智慧,无论对待何种学生,都抱着分享与交流之心,启发其成长。但一定要讲究方式与方法,因材施教。同时自身提高思想理论水平,在实践中多总结,多体会,才逐渐形成自己的一套教学风格与方法。这不是简单为了获得学生的认同,而是作为一名教师的价值追求。当然作为老师,自己也要有相应的心理准备与心理调试方法,适当放松。

(二)组织案例分析与讨论

  案例教学为社会责任课程的重要环节,毕竟模拟或者代入社会责任的具体情境,才更好地让学生加深对社会责任的认识,最终达到启发的目的。

  黎友焕教授分享他的案例主要分为跨国公司、本地企业家与社会热点问题三部分,课堂上采取分小组讨论的方式,特别关注学生的即时反应,现场给与即时的反馈。同时组织学生进行角色扮演,各利益相关者各抒己见,互相评论,调动学生积极性,活跃课程气氛。

  黎教授的发言得到与会者的认同,他们都分享了类似的案例教学方法。暨大沈洪涛教授特别分享了其在美国哈佛大学聆听麦克•法兰教授案例教学的见闻,对其课程的掌握程度表示佩服。与会者纷纷表示这需要强大的知识框架与内心,麦克•法兰教授时刻保持与学生的互动之余,非常清晰自己的课程逻辑走向,最终达到很好的教学效果,这也是值得我们借鉴的地方。

  谈到国内外社会责任教学的现状时,王磊副教授提出中外学生在讨论案例分析时的差异:中国学生即便在教师强调讨论无标准答案可言之时,依然容易急躁地想得出一个答案;国外学生则习惯讨论时天马行空,任意发挥,不着急得出一个结论。与会者对之颇有体会,莫申江老师分析说国内外的学生本身学习的思维模式就不一样,他认为讨论是一个很好的过程,它会自动产生结构性的东西,每个学生从中受益不一,体会不一,这就是上课的价值与意义所在。黎友焕教授、晁罡教授等补充发言,皆认为对于学生的案例分析,鼓励其能够自圆其说即可,重视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互相启发,切勿以教师的学术权威扼杀学生的创造力与积极性。

(三)追寻社会责任课程的价值

  面对日益严峻的企业社会责任问题,企业社会责任教学也面临着新的挑战。会上,沈洪涛教授提到企业社会责任教学的学科归属与价值取向困惑,并就如何认识企业社会责任课程的价值向在座老师们请教。

  黎友焕教授与王磊副教授皆认为将彻底改变学生的观念当做课程的目标是不现实的,该门课程只能是创造一个平台,传授基本的知识框架,让学生在不断的互相讨论中学会自我反思,在遇到伦理决策之时能够做出相对好的抉择。

  莫申江老师进一步提到,假如没有这些课程催促学生去思考,也许他们从来没有考虑过这个问题。从这个角度而言,已经是这门课程的意义所在。教师授课难以达到立竿见影的效果,但长远来看,总会改变一点什么。

  陈宏辉教授也提到,改变一个人的观点是难以办到的,但可以逐渐让其思维变深刻,学会反思,从而改变其行为。教师只负责将社会的伤口剥开,给学生予震撼教育。同时希望学生依然相信正义,相信阳光,在实际的生活中贯彻落实社会责任。

  最后,学者们达成基本共识,认为完善企业社会责任课程建设对唤起学生们的道德意识和社会责任定将起到良好的促进作用,并为提升他们的企业社会责任辨识与决策能力提供更加宽广的视野。

  至此,本次教学研讨会完满结束。参会学者、老师纷纷表示这次研讨会交流了教学经验,达成了基本共识,对广东社会责任教学工作定将起到较好的推动作用,并希望研讨会能够持续、定期地举办下去,成为带动广东企业社会责任教学与研究的一面旗帜。



» 郑重声明:本文由管理员发布,除特别说明外均为原创,所有内容仅代表个人观点。版权归广东省社会责任研究会管理员共有,欢迎转载, 但未经作者同意必须保留此段声明,并给出文章连接,否则保留追究法律责任的权利! 如果本文侵犯了您的权益,请留言。
【上一篇】
【下一篇】

页面载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