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与社会责任深度融合 共同推进“健康中国”建设

2016-12-05 17:12:45 作者: 所属分类:热点新闻 阅读:1154 评论:创新与社会责任深度融合 共同推进“健康中国”建设已关闭评论

标签:

来源: 新华网

新华网北京12月3日电(王坤朔)在全面推进健康中国的时代背景下,促进百姓健康是最重要的社会责任之一。在12月2日举办的新华网2016中国社会责任公益盛典“社会责任与创新”健康分论坛上,与会专家表示,医院是人民健康的守门人,要坚持在医疗技术、管理模式上进行创新,应对百姓不断变化的健康需求,发挥医疗机构应有的社会责任。

“社会责任与创新”健康分论坛邀请到了中华医学会科普分会主任委员王立祥担任嘉宾主持,与中国人民解放军第306医院院长顾建文、中华医学会科普部主任唐芹、中国人民解放军空军总医院副院长黄美良、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中医医院副院长刘东国、北京小汤山医院副院长梁英、北京和睦家医院院长助理孙迪等北京知名医院“掌门人”及著名专家学者,共同探讨在科技创新和人民健康处于国家发展全局的重要位置的形势下,如何通过医疗技术创新、医疗服务模式创新提高全民健康水平,更好地履行社会责任等话题。

120501

论坛现场。新华网 王坤朔摄

健康之路存在盲区 医疗创新要“互通有无”

随着经济发展步入新常态,“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战略举措深刻影响着中国发展的各个领域。而创新能力是驱动医药、健康产业发展的核心动力之一,只有立足科技创新,不断寻求模式创新,才能应对健康新形势。医院作为医疗健康领域的最核心要素的之一,承担着守卫人民健康的重大责任,医学技术领域和运营管理模式新突破也往往从重点三甲医院开始。

顾建文表示,在健康方面为老百姓服务是医院方的永恒话题,但是越来越多的病人涌向医院,说明我们的生活模式未必健康。“健康科普和健康宣教十分重要,要围绕着健康中国的大目标,为人们建立健康的生活方式。”据顾建文介绍,306医院开设了科普公众号,医务人员专研老百姓关注的话题,推送科普文章,获得很好反响,让百姓了解了很多以前没有意识到的健康问题。

顾建文认为,健康存在盲区,不仅是老百姓对疾病、健康生活方式有盲区,甚至是不同医学领域的专家之间也存在知识盲点。为了补充欠缺的领域,306医院建立了午餐会制度。“专家根据其所涉及专业和特殊的技术做简短交流,相当于给业内专家进行知识盲点的补充。”顾建文说。

顾建文介绍了结合多种技术、领域进行创新的案例。今年4月,306医院航天影象中心与知名音乐学院专家、北航的机器人专家共同合作,成功地为一名大提琴手做颅内肿瘤手术。患者术后10天康复,为医院员工进行了演出。

对于306医院的一系列创新尝试,王立祥表示,实际上是将医疗服务模式、医疗管理模式、医学技术创新相结合,在工作的方式方法上进行多角度创新,不断解决新的医疗健康问题。

中国人民解放军空军总医院副院长黄美良表示,在国家“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要求和氛围中,任何一家医疗机构、科研单位,都在积极地以不同形式、不同力度进行突破创新。

据黄美良介绍,空军总医院的很多特色项目都与中医分不开,例如皮肤科、正骨科等,都采用中西医结合走出自己的特色,开展创新。

践行医疗机构基本社会责任 以创新不断满足百姓健康所需

日前发布的《“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的发布,规划了我国未来15年将建设的健康中国蓝图和行动纲领,明确提出要在2030年实现健康服务能力大幅提升、健康产业规模显著扩大的目标。“健康中国2030”给老百姓带来切实利益的同时,也给健康领域从业人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意味着要承担更多的社会责任。

与会专家表示,守护公众健康是医疗机构发挥社会责任的最基本体现。刘东国介绍了北京中医医院推出的专病门诊模式:由高年资或知名中医带队,选择有中医优势的病种,利用名老中医的学术传承思想体系,配合院内特有的制剂参与疗程。

“专病门诊模式,实际上即是按病所医,找专长的医生看病。这样做既能方便患者就诊,也能保证患者的临床疗效,在一定程度上让患者得到最好的诊疗。”刘东国表示,不论是技术的创新,还是医疗管理模式、服务模式的创新,都是为了满足老百姓就医需求,创新永远在路上。“在新的医改形式下,特别是分级诊疗制度落实情况下,为了配合医改,我们还要继续探索医疗诊疗模式、服务模式的创新。作为公立医疗机构,继续承担公益性的这种社会责任。”刘东国说。

对此,王立祥表示,专病门诊的模式在中医精准医疗和精准医学方面是很好的探索,值得分享、推广。“创新改变世界,责任成就健康。”王立祥这样总结创新与社会责任的关系。

黄美良认为,责任和创新是互相融为一体的。“责任是必须的,是基础。创新一定会带动自己的机构、医院更好更快地发展,同时责任也会提升医院的声誉,给医院带来更好的社会效应。”黄美良说。

创新是系统工程 全社会联动改变生活方式

随着人口老龄化、慢病、肿瘤威胁等形势日益严峻,国人的疾病谱和健康谱都发生着深刻变化,原有的医疗、健康模式不再适应当下需求。在今年召开的全国卫生与健康大会上,提出要树立大卫生、大健康的观念,把以治病为中心转变为以人民健康为中心,国民健康需求和国家政策的转变都对医疗健康产业提出新的要求。

“实际上,很多老百姓,包括一些医务人员对康复的认识都是不足的。”北京小汤山医院副院长梁英表示,近年来慢性病、非传染性疾病爆发,而这些都与生活方式有关,现在很多慢性病也是生活方式疾病。这就警示我们要在整个医疗架构中加强疾病预防。

梁英打了这样一个比方:慢病的发生就像一棵树,我们的基因像一棵种子,这颗种子长得好不好,一定是和周围的环境、生活方式互动之后影响了表达,最后导致生病。

“老百姓都知道‘管住嘴,迈开腿’,但到底要要怎么吃才合适,很多老百姓还是困惑。健康管理的理念引进我国也有二十几年了,但是效果一直不是很好,一方面是因为改变生活方式太困难,另一方面我们没有适宜的技术方法来突破。”梁英表示,在改变人们的生活方式上,创新形式方法、形式就显得十分重要。创新需要全社会联动,生活方式的改变,不仅仅是医疗部门、医务人员的责任,也是全社会的责任。

中华医学会科普部主任唐芹认为,在移动互联网和融媒体时代,任何行业都不是单独作战,跨领域、多学科是未来发展的方向和趋势,创新也不例外。“创新是一项由政府引导、全民参与全社会联动的一个社会系统工程。从这个角度来看,创新确实是全社会的责任。”唐芹表示。

广东省社会科学责任研究会二维码

广东省社会科学责任研究会二维码

广东省社会科学综合研究开发中心二维码

广东省社会科学综合研究开发中心二维码



» 郑重声明:本文由管理员发布,除特别说明外均为原创,所有内容仅代表个人观点。版权归广东省社会责任研究会管理员共有,欢迎转载, 但未经作者同意必须保留此段声明,并给出文章连接,否则保留追究法律责任的权利! 如果本文侵犯了您的权益,请留言。
【上一篇】
【下一篇】

页面载入中..